400-800-2890

华文众合智慧书法教室-线上买球平台

时间:2020-12-22来源:华文众合
华文众合说书法
书法历史人物之刘墉
 
       公元1711年,康熙帝第四子雍亲王胤禛府里生下一个男婴,宗人府循例为其取名为弘历,亲王府并未因此而显露出特别的喜悦。想不到这个排行第四的孩子日后竟有九五之分,而且御临天下达六十余年之久。在他统治时期,清王朝达到鼎盛。他就是爱新觉罗·弘历,人称乾隆皇帝。
       弘历秉政时,清朝的统治达到鼎盛阶段,进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乾隆皇帝既是这个盛世的推动者,又亲自将这个盛世推至一个无法挽回的境地。
 
       乾隆皇帝在执政的后期,开始进入堕落的时期。晚年后乾隆皇帝偏爱那些善于溜须拍马屁之人,深得乾隆喜爱的大贪官和珅可能就是乾隆王朝从极盛到衰落的最直接的推手。彼时朝廷中痛恨和珅的清廉官吏早已众说纷纭,但也无法与权势遮天的和珅做任何对抗。
       刘墉就是对和珅的罪大恶极恨之入骨的重要大臣之一。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拜大学士,位极人臣,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刘墉为官,有乃父之风。又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很有政声,特别是在他任江宁知府期间,深得百姓喜爱。
 
       在民间故事和影视作品中,刘墉总是有勇有谋地对付和珅,打击和的嚣张气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力量对比来看,在两人同朝为官的20余年中,和珅始终是乾隆帝身边的大红人、权力场上呼风唤雨的重臣,而刘墉的官位、势力与和珅不可同日而语。从主观愿望来看,刘墉为官后期不再是棱角分明、刚直不阿的处世风格,而是变得圆滑世故、乐于取悦。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
       刘墉为在官场自保,由清正刚直到圆滑世故。尽管他不会满意和珅的所作所为,却不会因此而表现出来。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自然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

       刘墉不仅是清朝乾嘉时期颇受重用的政治家,还是清朝久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官至宰辅,学富五车,博通经史百家,然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
清代刘墉行书
刘墉行书七言联
       评论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清人张位屏于《松轩随笔》称:“刘文清书,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他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

       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使其趋于退步。
刘墉 行书《录古诗文》
刘墉《米南宫诗帖》
刘墉 1796年作 行书《心经》
 
       刘墉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其浸润毕生,集群贤之大成,终成一代书家之冠。刘墉书法风格,用墨厚重,貌腴骨劲,独树一帜,有“浓墨宰相”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