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30来源:华文众合
山林寄妙,笔下开乾元
淝水饮马,榻上破乾坤
事一 杨骏之死
“杨骏死了。”
众人所持的火把将尸身照亮,鲜血和死前失禁的溺泄浸透了绸缎衣,辅政大臣的死似乎只是这年间稀疏平常的事。杨骏已死的消息像风一样吹回了宫中,贾皇后欣喜若狂,看着案前孱弱的晋惠帝,眼中却反射着无边贪婪的色泽,仿佛权势已尽在执掌。
杨骏之死是一个信号,武帝薨,惠帝羸,洛阳乱。
公元391年,八王之乱爆发,天下兵戈又起。
事二 衣冠南渡
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
长江南畔,紫金山前,骏马宝车,士人联袂。
八王之乱的烽火将熄,边塞却暗流涌动,北方番邦肆意南侵,因内卷而衰的晋王朝无力抵抗。元帝放弃洛阳而“出巡”江南,南方士族也为元帝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元帝坐在建康的楼宇中,仿佛也能听到北方胡虏的马蹄声,嗟乎不忍为左祍,只得衣冠而南渡。
君从北来,也为南方带来了新的机遇。
事三 燕落谢家
自炎黄尧舜,再至夏周秦汉,龙兴皆于江北,物饶于北,业兴亦于北。今北方凋敝,宗室凋零,元帝不得不借势南方士族,实为寄人篱下。南方谢家,迎驾有功,一时权倾朝野,名士频出。
谢家有奇子谢安,少幼神态清秀明达,从事敏捷条畅。
谢安好悠游隐居,有名士之风,常不应朝廷征召,乐于纵情山水、吟啸清谈,谢安出身世家,学渊识博,尤勤工于行书之法。
谢安尝从右军习行书,笔墨多为妙品,可谓:山林寄妙,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谢安书法之成就,离不开洒脱随意的风雅和南方钟灵毓秀的山水。
后人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谢安云墨,有开行书新天地之气魄。
事四 淝水之战
“有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公元359年,谢万北伐前燕,军士出行尚未交战就已风声鹤唳、奔溃而逃,此次兵败失利朝野为之震动。谢家出面保住了谢万的性命,家族的权势却受到了摧实之击。在家族蒙危之际,谢安决意应征为官,东山再起。谢安为政,深得器重而尽心王室,其一举挫败了大将军桓温篡权野心,极大振兴谢家权势。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意欲破晋,秦晋兵力悬殊,朝中多有畏惧之心。谢安为挽大厦将倾,亲为选将点兵,选出刘牢之、谢玄、何谦等良将,并精挑北府兵固守防线以拒秦,三年苦战,谢安虽心若火焚仍表现出处之泰然的气度,极大地的鼓舞了晋军士气,后谢安抓住秦军久克不下,军心动摇的时机,于淮南淝水大破秦军,以少胜多一举挽回颓势。
此战秦亡而晋存,既为秦晋亡国之战,也成谢安政绩之实。
事五 功成身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而谋臣亡”。
功高盖主为忌,深谙其道的谢安在击败前秦后主动交出了权力,王室稳固而谢家兴盛,可谓忠孝两全。
公元385年,谢安于建康病逝。
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他的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宣和书谱》称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书者。后之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此所有惟行书为多。”收录有其行书《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淳化阁帖》有《凄闷帖》《六月帖》。《宝晋斋法帖》等丛帖中存其遗迹。
图|谢安《中郎帖》
图|谢安《中郎帖》局部
图|谢安《凄闷帖》
图|谢安《六月帖》